中新社臺北10月9日電 題:臺灣“輪椅筆刀”林正發寫真
 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
  22年前被一場車禍奪去奔走跑跳能力,今年47歲的臺灣人林正發至今仍靜坐在代步輪椅中。耗費近四個月心血、烏心石木雕琢成的十八匹飛駿新作就在眼前,他愛撫馬兒鬃縷,悵然嘆息:“你們野地脫韁撒歡,讓我羡煞!”
  半身難移、鮮有知覺的林正發,為其取名“足下七十二變”。
  林正發愛馬、鐘情雕馬,在當地早已出名。從初中畢業師承苗慄縣三義雕刻名家曾國燦、曾國章,至24歲買雕材途中遭遇車禍、脊傷難行,到借二尺車輪艱難度日、脫離困境,世事難料,唯有一事多年不變——雕馬,筆刀掠影之下,誕生大小不一、形態各異的“奔騰萬馬”。
  見有訪客,林正發手推輪椅,熱情上前,領來者參觀廢棄茶廠改成的工作室。山間眾馬巡繞,或隱或現,追逐成趣,是為“八駿圖”;明眸皓齒,鼻喘粗氣,嚼肌鼓脹,是為“馬掛牆”;磐隙二馬蹭鬃繞蹄,雌雄相守,恩愛難捨,是為“夫妻情”……
  為雕馬,他雖不擅於行,卻遍尋臺灣馬場觀馬,一去數日,對二十餘載雕馬中的得意之作,他如數家珍:“飲酒馬”醉態百出,歪頭閉眼流涎,頗顯韻味,他創作時不時小酌,端鏡臨摹自我神態;一比一“逼真馬”雕出肌肉血管質感,讓人誤以為真,湊近嗅味,一探究竟,恍然大悟。“幾乎關於馬的所有表情、姿態,只要腦海裡能臆想出的,我都嘗試過。”
  林正發打開手機,也滿是“造馬圖”。雕作時,他側倚椅背支撐身體,手持電鋸切割粗坯,工具齊上描眉畫眼,精雕細琢模樣出水。有時,一件作品費工數月,致雙臂烏青盡紫。
  多年執著,終獲各界肯定與回饋。他的“馬作”多次在國際、臺灣大大小小比賽中獲獎,膝下徒弟越聚越多,目前已收徒七、八十人,其中不乏印尼、馬來西亞年輕人。這些學生從他招募網站中獲得消息,主動報名,也深受感染,盼學成以報。
  若言還有目標,就是眼前這座數米高的敦厚原木。“我有生之年,想把它雕成‘百駿圖’,讓一百匹駿馬在山間穿梭奔騰,自由自在。我這頭綁在枯木上的‘活馬’無法動彈,就由它們代我去神游吧!”林正發痴痴地說。
  多年來,生理上的病痛纏繞、心理上的“公平論”,早已在腦海中鬥爭、盤繞、糾結了成百上千遍,化為一地雕作碎屑。他最常用佛學觀點安慰自己:“這輩子好好為人,為來生。”(完)  (原標題:臺灣“輪椅筆刀”林正發寫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b40kbarn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